便携式远距离非接触爆炸物检测仪是用于在安全距离外快速识别可疑物品中是否含有爆炸物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安检、边境检查、重大活动安保和应急处置等场景。
便携式远距离非接触爆炸物检测仪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人员安全性。为确保高效、可靠运行,必须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一、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确认外观无损坏,镜头清洁无污渍、划痕。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建议≥80%),必要时更换或充电。
环境评估:选择视野开阔、光线适中的位置进行操作,避免强光直射镜头或雨雪、浓雾等恶劣天气影响探测效果。
安全距离确认:确保操作人员与可疑目标保持安全距离(通常5-30米),严禁靠近或触碰可疑物品。
二、开机与系统自检
开启电源:长按电源键启动设备,系统自动进行自检,包括激光模块、光谱仪、传感器和数据库加载。
等待初始化:自检完成后,屏幕显示主界面,确认系统无报警,GPS、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正常连接。
三、目标瞄准与对焦
启动辅助摄像头:通过显示屏观察目标区域,使用变焦功能放大可疑物品。
激光瞄准:开启低功率可见激光指示器(如红点激光),精确对准待检表面(如包裹、车辆、地面残留物)。
自动对焦:系统自动或手动调节光学镜头焦距,确保目标图像清晰,提高信号采集质量。
四、参数设置与模式选择
选择检测模式:根据场景选择“常规爆炸物”、“硝基类”、“过氧化物类”或“自定义”模式。
设定检测距离:手动输入或自动测距,确保系统根据距离优化激光功率与信号增益。
背景校正(可选):在无污染区域进行背景光谱采集,用于后续差分处理,提升信噪比。
五、启动检测
发射激光:按下检测键,设备向目标发射安全功率的紫外或拉曼激光束。
信号采集:系统自动收集从目标表面返回的散射光或荧光信号,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实时分析:内置处理器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与数据库中的爆炸物“指纹谱”比对。
六、结果判读与响应
查看结果:显示屏实时显示光谱图、检测物质名称、置信度百分比及报警等级(绿色-安全,黄色-可疑,红色-危险)。
多点复测:对同一目标不同区域进行多次检测,提高判断可靠性。
记录与传输:保存检测数据、图像和时间戳,通过无线模块上传至指挥中心或生成报告。
七、结束操作
关闭系统:检测完成后,退出检测模式,关闭激光发射,再关闭电源。
清洁与存放:用专用镜头纸清洁光学窗口,将设备放入防护箱,避免高温、潮湿和剧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