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监测、水利管理与城市排水系统运维中,便携式明渠流量计通过超声波多普勒或雷达波技术,非接触或接触式测量水面流速,并结合水位传感器与预设断面参数,自动计算瞬时流量与累计水量。掌握
便携式明渠流量计科学、严谨的使用方法,是实现精准测流的关键。

一、使用前准备
设备检查与组装:
检查主机、流速探头(超声波/雷达)、水位传感器、伸缩杆及电池电量是否正常;
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无线信号稳定(若为无线型)。
参数设置:
在主机菜单中输入测点基本信息:站点名称、测量时间、操作员等;
设定流量计算模式:根据渠道形状选择矩形、梯形、U型或自定义断面;
输入断面几何参数:如底宽、边坡系数、最大水深等;
设置测量方式:单点、多点(垂线法)或连续测量。
二、现场选点与安装
测点选择原则:
选择水流平稳、无涡流、无回流的顺直渠段,上游直管段≥10倍水力半径,下游≥5倍;
避开闸门、弯道、汇流口或障碍物下游;
水面开阔,无障碍物遮挡雷达波束。
设备架设:
将流量计固定于三脚架或手持伸缩杆上,确保稳定;
调整探头角度:
雷达式:垂直向下对准水面中心,距离通常1-5米;
多普勒式:探头浸入水中,距水面30-50cm,避免触底或漂浮杂物干扰。
三、校准与零点调整
静态零点校准:
在无水流或静止水面条件下,执行“零流速校准”,消除仪器漂移;
水位基准设置:
若使用压力式水位计,需设定“零水位”参考点(如渠底或固定标尺)。
四、正式测量与数据采集
开始测量:
启动测量程序,设备自动采集流速、水位数据;
对于多点法,按规范在断面上选取多个测速垂线(通常3-5条),逐点测量。
实时监控:
观察主机显示屏上的流速曲线、水位变化与信号强度;
确保信号质量良好(如信噪比SNR>15dB),避免气泡、油膜或泡沫干扰。
记录与保存:
每次测量结束后,保存数据至内置存储或SD卡;
可同步上传至手机APP或云平台,便于后续分析。